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工人院士”这样炼成

来源:中华传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4 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华技能大奖”评选表彰制度于1995年设立,两年评选一次,是技能人员国家级奖励的最高荣誉,素有“工人院士”之称。 201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表彰第十四届“

“中华技能大奖”评选表彰制度于1995年设立,两年评选一次,是技能人员国家级奖励的最高荣誉,素有“工人院士”之称。

201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表彰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在30名“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获得者榜单中,来自生产一线的两位贵州工匠——变电检修工卢兴福、焊工姜涛位列其中。

卢兴福:认真当好设备“医生”

走进“卢兴福技能大师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创新成果和熠熠生辉的奖状、证书。而这些,都见证了卢兴福从一名学历不高的学徒,成长为技能大师的努力与付出。

现年45岁的卢兴福是南方电网贵州公司贵阳供电局变电检修二所副班长,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

1996年,卢兴福中专毕业进入贵阳供电系统。刚参加工作时,为弄懂一个检修问题,他彻夜不眠钻研;为读懂新设备上的英文,每天花1小时自学英语;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大量阅读专业书籍……

“时间花在哪里,成绩就出在哪里。”这是卢兴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卢兴福就独立完成了一台设备“疑难杂症”的检修;第四年,又完成了33台老设备的技术改造。“这些成绩,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也增加了我的信心。”卢兴福说。

23年如一日的踏实勤奋、刻苦钻研,让卢兴福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练就了高超的技术技能,也因此被同事们称为设备“医生”。

贵阳供电局曾有一台进口断路器不能可靠合闸,大家花了一整天也未能解决,他到现场10分钟就完成了故障处理;贵阳供电局8台220KV断路器配套操动机构出现延时分闸故障,厂家认为不可修复需更换,但他很快就解决了故障……

2013年,“卢兴福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在卢兴福的带领下,工作室大力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改造、人才培养,着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013年至今,卢兴福组织研发创新成果15项,每年创造效益超过500万元;在专业杂志发表专业技术论文7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2项,进入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2项,在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3项。

姜涛:只想做一名航天好工人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车间内,一名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大面罩的焊工正手拿焊枪忙碌着。他就是航天天马公司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班长、特级技师——姜涛。

共和国三次盛大阅兵、航天发射一箭20星、国家多个重大型号装备研制……一次次成功背后凝聚着姜涛的汗水与心血;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能大奖……一项项荣誉展现了他的奋斗与坚守。

17岁时,姜涛就进厂当学徒。光阴荏苒,2018年是他扎根军工“三线”、坚守生产一线的第31个年头。初进工厂时,为练习手握焊枪的稳定性,姜涛手绑沙袋进行训练,每天焊接钢板6个小时。凭着这股韧劲和拼劲,进厂7个月他就取得了压力容器焊接合格证,顺利转正。

在日常工作中,姜涛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研读相关技术理论书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成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师。2013年,“姜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成立。

卢兴福对设备故障的诊断迅速、准确,处理措施简洁明了,被同事们称为设备“医生”。图为卢兴福(左二)在现场对学员进行实操培训。(受访者供图)

光阴荏苒,今年已是姜涛扎根军工“三线”、坚守生产一线的第31个年头。图为姜涛(左二)和徒弟们一起做搅拌摩擦焊的工艺试验,并对工艺试验的样件进行检查。(刘玉国 / 摄)

“任何一种型号产品的成功焊接,都需要经过无数次工艺实验,只有不断地技术创新,才能推动焊接技术向前进步和发展。”姜涛说。

2015年,航天天马公司承担了“长征六号”火箭运输起竖系统和发射台翻转起竖机构研制生产任务。姜涛临危受命,面对首次焊接高强度合金钢,他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与技术人员一道大力创新,经过多次工艺试验,最终产品一次性焊接成功,力助“长征六号”成功发射一箭20星。像这样的事例,在姜涛的焊接生涯中不胜枚举。

“唯有奋斗,才有收获。”31年来,姜涛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解决了136项技术瓶颈,获得了54项研究成果和专利。他焊接的产品遍布航天、航空、航海、船舶、电子、机械等领域,为国防军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章来源:《中华传奇》 网址: http://www.zhcqzz.cn/qikandaodu/2020/0924/620.html



上一篇:“海外华人社区与中华文化传承”国际学术研讨
下一篇: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全景再现 ——张晋藩先生

中华传奇投稿 | 中华传奇编辑部| 中华传奇版面费 | 中华传奇论文发表 | 中华传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传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