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王昆华不念过往念远方

来源:中华传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5 06: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改革路上,狼烟四起,他越战越勇,书写了系列堪称传奇的改革趣闻。 一直以来,谈起医疗行业,“改革”二字总是热点话题。国家层面大力推动的医改,必将绽放出历史光彩,但无数
改革路上,狼烟四起,他越战越勇,书写了系列堪称传奇的改革趣闻。 一直以来,谈起医疗行业,“改革”二字总是热点话题。国家层面大力推动的医改,必将绽放出历史光彩,但无数个体践行者为此付出的辛劳,甚至用命运做赌注的胆魄,则常常会被世人忽视。只有真正走近改革的最前线,目睹一线改革者的困境和挣扎,才能真正看清改革这条高速路,艰险绕过九十九道弯儿。 地处西南边陲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附一院”),近年来迅速崛起,一举跻身中国顶级医院100强。看似波澜不惊的变化背后却隐藏着一段堪称传奇的改革历程,传奇缔造者正是昆医附一院院长王昆华。 在大家眼里,要想对昆医附一院这种省级龙头医院的改革稳操胜券,改革者最好“根红苗正”,在医院土生土长,一路披襟斩棘,最终赢得医院上下和政府信任,成为一介院长。这样因根基稳固,纵然失之偏颇,也不至名声扫地。而从对手医院空降而来的王昆华,显然雨露未沾,无根无茎,注定改革路上风雨飘摇。 王昆华笑称自己是“在骂声中成长”。实际上,在了解了昆医附一院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后就会明白,他“成长”的代价几乎不可避免。 因为,这毕竟是改革。 “不改革不行,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着他” 2013年是王昆华人生的转折点。命运给了他一个拥抱,却未向他打开一扇窗。省委任命他担任昆医附一院院长,还未上任就感受到了巨大压力—附一院的职工在感情上无法接受隔壁的副院长一下子成为这里的一把手。掌舵昆医附一院近4年,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王昆华一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遭遇了种种反对和质疑,但他从来没有迟疑。王昆华始终可以坦然面对一切,用他自己的话说,无私方能无畏。他相信多方取经量身定做的改革方案,他还相信良心和真心终究会换来公正的评价,他更相信凝聚附一院人的合力能鸣奏出高昂的乐章! 上任第一天清晨,王昆华信步走进门诊大厅,但眼前的情形着实让他大吃一惊:熙熙攘攘,门庭若市。顺口一问,很多患者抱怨总是挂不上专家号,医疗流程一塌糊涂,就诊难,取药难,缴费难,医技检查一两个月约不上,小病拖成大病。住院更难,走进急诊科,无数急危重症滞留十多天无法收进住院部进行专科治疗;而走进住院部,多少个科室却空床无数;走进手术室,上班时间是7点半到下午3点半,而第一台手术常常等到10点才开台,无数医务人员闲等两个小时;走进职能部门,特色技术、重点学科居然聊聊无几。医院净亏损3000万,负债累累,多少个基建项目,摊子铺开却因资金欠缺而长久搁置,拥堵的就诊环境蕴含着莫测的医疗隐患……刚到的前几个月,他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很多朋友提醒他,“昆医附一院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不管看见多少不对,一定不要着急改革,观察了解一年以后再说。”但良心和良知不允许王昆华患得患失,他一身正气,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着他。“我到医院两个月就改革了,越了解问题越多,再不作为都快憋出病了!”王昆华说。 启动改革两年后,昆医附一院进入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名列中国西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云岭名医,获中国医师奖。任肿瘤代谢与营养、中国微创外科等13个国家级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 王昆华行榜第5位,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全国第57位,信息化建设位列全国第35位;在复旦排行榜中,医院两个学科获全国名科提名,西南地区专科声誉排行上榜33个名科,其中19个科室进入前5名。 医院在短时间内取得的非凡成绩可谓石破天惊,让质疑声偃旗息鼓,王昆华对这种变化毫不在意,几年来的经历已让他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深厚“内功”。“机枪瞄准我,大炮对着我,但我有防弹衣!防弹衣就是委屈和信念凝造出来的内功,想练好内功自己必须要干净。”从容面对眼前的一切并不代表遗忘过去和盲目自满。回眸昔日,王昆华唏嘘不已。那样的岁月旁人无法触摸,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品味,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启动改革两年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入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医疗自助一体机启用仪式(左排左数第三为王昆华院长) “转变工作作风,破解看病难五大瓶颈” 王昆华是外科医生出身,性格直率,反映敏捷。实际上,他是有备而来。上任之前,他已经研究了昆医附一院的文化,规划了发展目标。“病人至上、关爱职工、医教研全面发展”是昆医附一院70多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宗旨,不能丢。“前辈留下的管理思想很好,所以要代代推进。”王昆华不断传递给全院职工发展的航向。确定了发展思路,矢志不渝按照这个方向改革。王昆华认为首先要破解患者看病难的五大瓶颈:挂号难、就诊难、缴费难、住院难、手术难。 王昆华很快发现,门诊大厅摆着很多机器没人用。原来2011年医院曾打算试行“一卡通”,结果患者花20元办一张卡却只能挂号,那些机器自然都成了“摆设”。既然跌倒于一卡不通,那就以此为切入点。王昆华承诺,3个月内实现卡卡通就医。谁都认为这仅仅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完全是异想天开,全院都等着看新院长的笑话。 王昆华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知道必须听取群众的意见,一向大胆的他,此时异常谨慎,他自己拒绝媒体采访,却鼓励如实报道群众的呼声。记者就在医院到处搜集素材,见到谁发火、谁态度不好就采访谁,出来的报道表面一听全是负面内容,但归纳起来无非是说难以做到,或者不信任新院长能加速医院的发展。这反而坚定了王昆华的信念,“一定要把坏事变成好事,3个月内必须兑现,籍此让大家了解自己。” 多年从事科研的王昆华,热衷于创新。他习惯性地亲自查阅资料,组织40多位工程师通宵达旦研发的医疗自助一体机获得了国家专利,实现银联卡、身份证、省市医保、就诊卡、居民健康卡通行通用,80多台机子截至时间前全部连通。那一刻王昆华意识到,这些机器将是昆医附一院智慧医疗的敲门砖,是助推医院发展的第一块基石。 自助一体机等举措解决了挂号难和缴费难的问题,但就诊难是全国性问题,该如何解决?王昆华想出了最“简单”的方法——科学优化流程,主动提高效率。他说,医者仁心,医护人员首先要有爱心,要有奉献精神,无视患者生命的人不配做医务工作者。 分级诊疗势在必行,轻症确实应该到小医院。但对于千里迢迢赶到医院的危急重症或者疑难杂症患者,怎能忍心眼看他们求医无门而焦虑万千多日徘徊在医院门口?为此,王昆华要求各科室主任带头增加出诊次数,改变周末无专家看病的习惯,增加服务窗口,多楼层就近挂号缴费,简化流程,开放挂号、划价、缴费一站式服务,推行弹性工作制,提前上班、高峰期增加当班人次、连班、延迟下班,延长窗口服务时间,有序错峰就诊,通过优化流程和缩短等候时间提高看病效率。为使患者在第一时间找到正确就诊途径,不延误治疗,昆医附一院在2014年就推出了30个特色门诊,患者可按病挂号,接受系统、专科化的个性诊疗服务,少走弯路。 在破解检查难方面,王昆华更是费尽心力。至今,他仍清楚地记着发生在2013年端午节上午的事情。当天,为了解问题症结,王昆华请司机假扮患者,自己在旁随同,体验预约流程。上午8时30分,两人拿着申请单来到磁共振室,却发现大门紧闭。按了“半天”门铃,一个小伙子开了门,说放假不做常规检查,收假再说。王昆华当即核查,前一年的端午节期间,磁共振室的确只做了3例急诊检查。才3例?急诊抢救室这一天也要收几十例患者!检查这么难,医疗质量怎么保证?平均住院日、人均门诊及住院费用怎么控制?他立即增配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增加设备,并对相关科室负责人下了“必须当日完成检查,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死命令。如今,昆医附一院B超、CT、磁共振等医技检查均当天完成,实现零预约,为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费用及后来的智慧医疗打下必须的基础。 为缓解住院难,医院推出床位联动式管理,制订个体化的应急床位周转方案,开通绿色通道,为急诊数量多的科室增加床位,由医务处直接监管疏导流程,保证危重症患者优先收治。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王昆华对手术难的症结心知肚明。他召集质控处长、医务处长、人事处长、财务处长、护理部主任及信息科长等领导现场办公,配套相关设备、调配人员、导入企业管理模式,启用KPI指标、平衡积分卡,手术台次和质量安全与科主任考核挂钩,在机制上做好保障。他立下规矩,早晨8时30分必须下刀,术前必须三方核查,保证安全,避免人为干扰。全面开放7×24小时择期手术,严禁下午3时30分后无故推诿手术。增加手术复苏间、病理标本专人接送等,加强瓶颈环节的管理。 在王昆华心里,时间比什么都珍贵。他最怕一个问题啰啰嗦嗦,绕来绕去。班子发言,他要求关键词准确,少用形容词和虚拟语气。王昆华来医院第一天就把所有钟表调到一致,时间一到马上开会。300多人的会议,若等10分钟就是浪费3000多分钟,浪费生命就是犯罪。在昆医附一院,开会不迟到、不等人已是惯例。他提倡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有效应用短信、微信、QQ等信息载体,OA办公高效无纸化发文,必须的发文,行政人员上门服务,为临床换取服务患者的时间。 “关爱职工,真心真诚润物无声” 他是工作狂,没有嗜好,也没有业余爱好,心里眼里只有工作。其实,他真心诚意关心职工也是出了名的。在很多职工眼里,王昆华对工作的要求是苛刻的,他似乎闭着眼睛就能挑出毛病。事实上,这源于他缜密的思维。细节决定成败,当然指的是某些核心环节。每项工作布置实施过程中,宏观框架一般没有问题,而执行时难免懈怠疏忽,绝不能漏的环节就是他挑刺的切入点。这种细致入微的风格,也沿袭到他关爱职工的系列举措中。 职工冷暖,心之所系。帮职工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问题是他践行“关爱职工”管理理念的第一级台阶。在昆医附一院,每位职工在生日和节日当天都会收到医院的祝福短信和礼物。点点细节折射浓浓真情,“有些职工可能不喜欢吃蛋糕,我们就发代金券,能换蛋糕也能换别的东西”。所有职工可享受一年一次免费体检。职工或其家属去世,医院都会送上花圈。为鼓励员工乘坐公共交通上班,医院为每位职工办理公交通行卡,发放交通补助。医院还为职工免费提供洗衣服务、把纯净水送到职工家中。为了选择纯净水品牌,院办甚至在全院做问卷调查。每月给职工发放餐费,食堂全天开放,以免加班饿肚子。 每年必须做的两件事:一是从不错过春节和敬老节的慰问会。这一天他要逐一耐心听取老同志提的任何要求,嘘寒问暖,感谢大家曾经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二是六一儿童节,必须到他亲自签署的友邻单位—春城小学,赠书,为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看望孩子们的老师。 前辈们住院,他常常亲自去看望,深夜和节假日在病房里最容易遇到他,总是气喘吁吁,看完一个又一个。若去不了,一定委托工会的同志带去关怀。他说,尊敬老同志,不只是美德,是尊重医院的历史,也是告诉正在奋斗的职工,医院不会忘记大家流的每一滴汗水。职工子女上学是大事,王昆华每年都要亲自反复去奔忙协调,教育局和学校领导们都被他感动。他说,当年没空管自己的孩子,现在一定好好管职工的孩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总能奇迹般“打通围墙”,解决医护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编内、编外职工一视同仁。 他总说,职工利益无小事。他来医院以前,职工集体缴纳定金购买商品房,但因大家没有法律意识,分配方案乃至价格都没有具体敲定。又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他知道后,立即直面开发商,维护职工权益,这个过程中,多次被刁难,多次被冤枉,多次接受良心和所谓现实的挑战,最终价格远远低于任何职工的预期值,全院职工户户得利;更让大家感动的是,他四处搭建平台送职工出国深造,甚至帮一位位青年才俊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多少位职工的科研标书、论文、讲课幻灯、成果申报等,他都亲自过问甚至批改。 “鬼城开新院,担当背后险象环生” 王昆华做事细致,追求完美。而做人异常豁达,不屑于权衡得失。这个特点让他在建设呈贡医院过程中,好好体验了一下走钢丝的滋味。 呈贡距主城区33公里,是昆明市委定位的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核心区,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主战场,是面向东南亚、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前期为加快发展,昆明市委、市政府及大学城已迁入呈贡,政府向社会承诺,云南最好的医院—昆医附一院为呈贡做好医疗保障,2004年呈贡医院在划好的地块上开始建设。然而,十多年如白驹过隙,眨眼飞逝,呈贡医院一直没建起来。 时过境迁,医院还是那个医院,省情和周边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当年建设的优惠政策早已过了时限,更难的是,新一轮医改已经启动,明确限制禁止三级医院规模扩张。王昆华必须面对这个难题。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放弃,用什么方式放?前期都是贷款建设,建得半零不落,巨额支出谁买单?而且政府的承诺,区域的医疗保障,谁来兑现?第二条路是建设,建设目标如何定位?经费哪来?人力资源哪来?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藩篱怎么突破?鬼城病源不足,运营亏损谁补偿?他知道,最安全的招式是新官不理旧事。但几经思考,他决定立即建设,而且尽快建成辐射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性高水平医院!他怎么不知道,一旦染指他就再也脱不了干系,只有过没有功,建设和运营都将困难重重,随时要蒙受窦娥之冤。 倔强把他推入了深水区,直到2015年4月13日—呈贡医院开业前一周,医院还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发现要解决的难题多得数不过来,最后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不能开业;第二,开业是非法的;第三,谁开业谁负责。当时,王昆华正在外地出差,院办主任打电话问他还要不要坚持开业。他毫不妥协,告诉院办主任加大宣传力度,按既定时间开业。院办主任迟疑着不敢说话…… 2015年4月20日,昆明医科大学呈贡医院向社会宣布,正式开业!呈贡人民等这一天已经太久,大早就排长队挂号。2016年4月20日,昆医附一院在呈贡医院上线双向转诊云平台,同时把固定终端延伸到手术室、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191家联盟医院前来祝贺,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时至今日,呈贡医院开业已近两年,运营良好,环境一流,设备先进,学科齐全,管理科学,流程便捷,每天都有一流专家坐诊,探索实施智慧门诊、智慧住院、智慧帮扶。地州基层医院的危重患者,可以从绕城高速直接送进呈贡医院,免除城里堵车导致延误病程。呈贡医院的社会辐射力日益广阔,政府的诺言兑现了,增加了呈贡新区的城市魅力和居住感召力。 结语 王昆华,这位边陲云南的院长,坚定果敢推出系列改革措施:重塑绩效评价体系,实效性提升医疗质量;搭建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完善学科体系,重组系统学科,设立科主任培养基金、出国留学基金、创新基金、博士启动基金、研究基金等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不断更新医疗理念,实践大部制、多学科综合诊治、死亡病例全院讨论、快速康复外科、加速康复医学等先进医疗模式;推行以产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催生科技进步特等奖多项;实践智慧医疗,优化医疗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就医体验;提前为基层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基层多维度帮教,建设联盟云,为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做好坚强后盾;科学精准帮扶最贫困的巧家县半菁村,采取医疗扶贫、智力扶贫、产业脱贫及党建扶贫,对当地医疗卫生、群众文化、村容村貌、助教助学、养老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综合帮扶,努力拔除“穷根”,精准脱贫计划追求实效。 在王昆华的带领下,昆医附一院整体实力大幅提升,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医院累计获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部级、省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者77名,医学领军人才15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45名,云岭名医16人。近2年均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近3年来获国家基金90项,连续2年均获国家基金重点项目,连续3次获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去年荣获科技进步奖23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居云南省医疗卫生行业之首,荣获“中国首届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国家“改善服务创新医院”奖、医疗扶贫贡献奖、市长质量奖、国家援外先进集体等。 他在人民大会堂被习总书记亲切接见。他是管理者,也是学者。他是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曾获中国医师奖、睿智创新院长奖、全国优秀院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诸多殊荣。 改革路上,狼烟四起,他越战越勇,书写了系列堪称传奇的改革趣闻。 一直以来,谈起医疗行业,“改革”二字总是热点话题。国家层面大力推动的医改,必将绽放出历史光彩,但无数个体践行者为此付出的辛劳,甚至用命运做赌注的胆魄,则常常会被世人忽视。只有真正走近改革的最前线,目睹一线改革者的困境和挣扎,才能真正看清改革这条高速路,艰险绕过九十九道弯儿。 地处西南边陲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附一院”),近年来迅速崛起,一举跻身中国顶级医院100强。看似波澜不惊的变化背后却隐藏着一段堪称传奇的改革历程,传奇缔造者正是昆医附一院院长王昆华。 在大家眼里,要想对昆医附一院这种省级龙头医院的改革稳操胜券,改革者最好“根红苗正”,在医院土生土长,一路披襟斩棘,最终赢得医院上下和政府信任,成为一介院长。这样因根基稳固,纵然失之偏颇,也不至名声扫地。而从对手医院空降而来的王昆华,显然雨露未沾,无根无茎,注定改革路上风雨飘摇。 王昆华笑称自己是“在骂声中成长”。实际上,在了解了昆医附一院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后就会明白,他“成长”的代价几乎不可避免。 因为,这毕竟是改革。 “不改革不行,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着他” 2013年是王昆华人生的转折点。命运给了他一个拥抱,却未向他打开一扇窗。省委任命他担任昆医附一院院长,还未上任就感受到了巨大压力—附一院的职工在感情上无法接受隔壁的副院长一下子成为这里的一把手。掌舵昆医附一院近4年,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王昆华一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遭遇了种种反对和质疑,但他从来没有迟疑。王昆华始终可以坦然面对一切,用他自己的话说,无私方能无畏。他相信多方取经量身定做的改革方案,他还相信良心和真心终究会换来公正的评价,他更相信凝聚附一院人的合力能鸣奏出高昂的乐章! 上任第一天清晨,王昆华信步走进门诊大厅,但眼前的情形着实让他大吃一惊:熙熙攘攘,门庭若市。顺口一问,很多患者抱怨总是挂不上专家号,医疗流程一塌糊涂,就诊难,取药难,缴费难,医技检查一两个月约不上,小病拖成大病。住院更难,走进急诊科,无数急危重症滞留十多天无法收进住院部进行专科治疗;而走进住院部,多少个科室却空床无数;走进手术室,上班时间是7点半到下午3点半,而第一台手术常常等到10点才开台,无数医务人员闲等两个小时;走进职能部门,特色技术、重点学科居然聊聊无几。医院净亏损3000万,负债累累,多少个基建项目,摊子铺开却因资金欠缺而长久搁置,拥堵的就诊环境蕴含着莫测的医疗隐患……刚到的前几个月,他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很多朋友提醒他,“昆医附一院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不管看见多少不对,一定不要着急改革,观察了解一年以后再说。”但良心和良知不允许王昆华患得患失,他一身正气,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着他。“我到医院两个月就改革了,越了解问题越多,再不作为都快憋出病了!”王昆华说。 启动改革两年后,昆医附一院进入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名列中国西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云岭名医,获中国医师奖。任肿瘤代谢与营养、中国微创外科等13个国家级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 王昆华行榜第5位,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全国第57位,信息化建设位列全国第35位;在复旦排行榜中,医院两个学科获全国名科提名,西南地区专科声誉排行上榜33个名科,其中19个科室进入前5名。 医院在短时间内取得的非凡成绩可谓石破天惊,让质疑声偃旗息鼓,王昆华对这种变化毫不在意,几年来的经历已让他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深厚“内功”。“机枪瞄准我,大炮对着我,但我有防弹衣!防弹衣就是委屈和信念凝造出来的内功,想练好内功自己必须要干净。”从容面对眼前的一切并不代表遗忘过去和盲目自满。回眸昔日,王昆华唏嘘不已。那样的岁月旁人无法触摸,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品味,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启动改革两年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入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医疗自助一体机启用仪式(左排左数第三为王昆华院长) “转变工作作风,破解看病难五大瓶颈” 王昆华是外科医生出身,性格直率,反映敏捷。实际上,他是有备而来。上任之前,他已经研究了昆医附一院的文化,规划了发展目标。“病人至上、关爱职工、医教研全面发展”是昆医附一院70多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宗旨,不能丢。“前辈留下的管理思想很好,所以要代代推进。”王昆华不断传递给全院职工发展的航向。确定了发展思路,矢志不渝按照这个方向改革。王昆华认为首先要破解患者看病难的五大瓶颈:挂号难、就诊难、缴费难、住院难、手术难。 王昆华很快发现,门诊大厅摆着很多机器没人用。原来2011年医院曾打算试行“一卡通”,结果患者花20元办一张卡却只能挂号,那些机器自然都成了“摆设”。既然跌倒于一卡不通,那就以此为切入点。王昆华承诺,3个月内实现卡卡通就医。谁都认为这仅仅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完全是异想天开,全院都等着看新院长的笑话。 王昆华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知道必须听取群众的意见,一向大胆的他,此时异常谨慎,他自己拒绝媒体采访,却鼓励如实报道群众的呼声。记者就在医院到处搜集素材,见到谁发火、谁态度不好就采访谁,出来的报道表面一听全是负面内容,但归纳起来无非是说难以做到,或者不信任新院长能加速医院的发展。这反而坚定了王昆华的信念,“一定要把坏事变成好事,3个月内必须兑现,籍此让大家了解自己。” 多年从事科研的王昆华,热衷于创新。他习惯性地亲自查阅资料,组织40多位工程师通宵达旦研发的医疗自助一体机获得了国家专利,实现银联卡、身份证、省市医保、就诊卡、居民健康卡通行通用,80多台机子截至时间前全部连通。那一刻王昆华意识到,这些机器将是昆医附一院智慧医疗的敲门砖,是助推医院发展的第一块基石。 自助一体机等举措解决了挂号难和缴费难的问题,但就诊难是全国性问题,该如何解决?王昆华想出了最“简单”的方法——科学优化流程,主动提高效率。他说,医者仁心,医护人员首先要有爱心,要有奉献精神,无视患者生命的人不配做医务工作者。 分级诊疗势在必行,轻症确实应该到小医院。但对于千里迢迢赶到医院的危急重症或者疑难杂症患者,怎能忍心眼看他们求医无门而焦虑万千多日徘徊在医院门口?为此,王昆华要求各科室主任带头增加出诊次数,改变周末无专家看病的习惯,增加服务窗口,多楼层就近挂号缴费,简化流程,开放挂号、划价、缴费一站式服务,推行弹性工作制,提前上班、高峰期增加当班人次、连班、延迟下班,延长窗口服务时间,有序错峰就诊,通过优化流程和缩短等候时间提高看病效率。为使患者在第一时间找到正确就诊途径,不延误治疗,昆医附一院在2014年就推出了30个特色门诊,患者可按病挂号,接受系统、专科化的个性诊疗服务,少走弯路。 在破解检查难方面,王昆华更是费尽心力。至今,他仍清楚地记着发生在2013年端午节上午的事情。当天,为了解问题症结,王昆华请司机假扮患者,自己在旁随同,体验预约流程。上午8时30分,两人拿着申请单来到磁共振室,却发现大门紧闭。按了“半天”门铃,一个小伙子开了门,说放假不做常规检查,收假再说。王昆华当即核查,前一年的端午节期间,磁共振室的确只做了3例急诊检查。才3例?急诊抢救室这一天也要收几十例患者!检查这么难,医疗质量怎么保证?平均住院日、人均门诊及住院费用怎么控制?他立即增配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增加设备,并对相关科室负责人下了“必须当日完成检查,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死命令。如今,昆医附一院B超、CT、磁共振等医技检查均当天完成,实现零预约,为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费用及后来的智慧医疗打下必须的基础。 为缓解住院难,医院推出床位联动式管理,制订个体化的应急床位周转方案,开通绿色通道,为急诊数量多的科室增加床位,由医务处直接监管疏导流程,保证危重症患者优先收治。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王昆华对手术难的症结心知肚明。他召集质控处长、医务处长、人事处长、财务处长、护理部主任及信息科长等领导现场办公,配套相关设备、调配人员、导入企业管理模式,启用KPI指标、平衡积分卡,手术台次和质量安全与科主任考核挂钩,在机制上做好保障。他立下规矩,早晨8时30分必须下刀,术前必须三方核查,保证安全,避免人为干扰。全面开放7×24小时择期手术,严禁下午3时30分后无故推诿手术。增加手术复苏间、病理标本专人接送等,加强瓶颈环节的管理。 在王昆华心里,时间比什么都珍贵。他最怕一个问题啰啰嗦嗦,绕来绕去。班子发言,他要求关键词准确,少用形容词和虚拟语气。王昆华来医院第一天就把所有钟表调到一致,时间一到马上开会。300多人的会议,若等10分钟就是浪费3000多分钟,浪费生命就是犯罪。在昆医附一院,开会不迟到、不等人已是惯例。他提倡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有效应用短信、微信、QQ等信息载体,OA办公高效无纸化发文,必须的发文,行政人员上门服务,为临床换取服务患者的时间。 “关爱职工,真心真诚润物无声” 他是工作狂,没有嗜好,也没有业余爱好,心里眼里只有工作。其实,他真心诚意关心职工也是出了名的。在很多职工眼里,王昆华对工作的要求是苛刻的,他似乎闭着眼睛就能挑出毛病。事实上,这源于他缜密的思维。细节决定成败,当然指的是某些核心环节。每项工作布置实施过程中,宏观框架一般没有问题,而执行时难免懈怠疏忽,绝不能漏的环节就是他挑刺的切入点。这种细致入微的风格,也沿袭到他关爱职工的系列举措中。 职工冷暖,心之所系。帮职工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问题是他践行“关爱职工”管理理念的第一级台阶。在昆医附一院,每位职工在生日和节日当天都会收到医院的祝福短信和礼物。点点细节折射浓浓真情,“有些职工可能不喜欢吃蛋糕,我们就发代金券,能换蛋糕也能换别的东西”。所有职工可享受一年一次免费体检。职工或其家属去世,医院都会送上花圈。为鼓励员工乘坐公共交通上班,医院为每位职工办理公交通行卡,发放交通补助。医院还为职工免费提供洗衣服务、把纯净水送到职工家中。为了选择纯净水品牌,院办甚至在全院做问卷调查。每月给职工发放餐费,食堂全天开放,以免加班饿肚子。 每年必须做的两件事:一是从不错过春节和敬老节的慰问会。这一天他要逐一耐心听取老同志提的任何要求,嘘寒问暖,感谢大家曾经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二是六一儿童节,必须到他亲自签署的友邻单位—春城小学,赠书,为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看望孩子们的老师。 前辈们住院,他常常亲自去看望,深夜和节假日在病房里最容易遇到他,总是气喘吁吁,看完一个又一个。若去不了,一定委托工会的同志带去关怀。他说,尊敬老同志,不只是美德,是尊重医院的历史,也是告诉正在奋斗的职工,医院不会忘记大家流的每一滴汗水。职工子女上学是大事,王昆华每年都要亲自反复去奔忙协调,教育局和学校领导们都被他感动。他说,当年没空管自己的孩子,现在一定好好管职工的孩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总能奇迹般“打通围墙”,解决医护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编内、编外职工一视同仁。 他总说,职工利益无小事。他来医院以前,职工集体缴纳定金购买商品房,但因大家没有法律意识,分配方案乃至价格都没有具体敲定。又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他知道后,立即直面开发商,维护职工权益,这个过程中,多次被刁难,多次被冤枉,多次接受良心和所谓现实的挑战,最终价格远远低于任何职工的预期值,全院职工户户得利;更让大家感动的是,他四处搭建平台送职工出国深造,甚至帮一位位青年才俊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多少位职工的科研标书、论文、讲课幻灯、成果申报等,他都亲自过问甚至批改。 “鬼城开新院,担当背后险象环生” 王昆华做事细致,追求完美。而做人异常豁达,不屑于权衡得失。这个特点让他在建设呈贡医院过程中,好好体验了一下走钢丝的滋味。 呈贡距主城区33公里,是昆明市委定位的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核心区,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主战场,是面向东南亚、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前期为加快发展,昆明市委、市政府及大学城已迁入呈贡,政府向社会承诺,云南最好的医院—昆医附一院为呈贡做好医疗保障,2004年呈贡医院在划好的地块上开始建设。然而,十多年如白驹过隙,眨眼飞逝,呈贡医院一直没建起来。 时过境迁,医院还是那个医院,省情和周边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当年建设的优惠政策早已过了时限,更难的是,新一轮医改已经启动,明确限制禁止三级医院规模扩张。王昆华必须面对这个难题。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放弃,用什么方式放?前期都是贷款建设,建得半零不落,巨额支出谁买单?而且政府的承诺,区域的医疗保障,谁来兑现?第二条路是建设,建设目标如何定位?经费哪来?人力资源哪来?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藩篱怎么突破?鬼城病源不足,运营亏损谁补偿?他知道,最安全的招式是新官不理旧事。但几经思考,他决定立即建设,而且尽快建成辐射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性高水平医院!他怎么不知道,一旦染指他就再也脱不了干系,只有过没有功,建设和运营都将困难重重,随时要蒙受窦娥之冤。 倔强把他推入了深水区,直到2015年4月13日—呈贡医院开业前一周,医院还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发现要解决的难题多得数不过来,最后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不能开业;第二,开业是非法的;第三,谁开业谁负责。当时,王昆华正在外地出差,院办主任打电话问他还要不要坚持开业。他毫不妥协,告诉院办主任加大宣传力度,按既定时间开业。院办主任迟疑着不敢说话…… 2015年4月20日,昆明医科大学呈贡医院向社会宣布,正式开业!呈贡人民等这一天已经太久,大早就排长队挂号。2016年4月20日,昆医附一院在呈贡医院上线双向转诊云平台,同时把固定终端延伸到手术室、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191家联盟医院前来祝贺,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时至今日,呈贡医院开业已近两年,运营良好,环境一流,设备先进,学科齐全,管理科学,流程便捷,每天都有一流专家坐诊,探索实施智慧门诊、智慧住院、智慧帮扶。地州基层医院的危重患者,可以从绕城高速直接送进呈贡医院,免除城里堵车导致延误病程。呈贡医院的社会辐射力日益广阔,政府的诺言兑现了,增加了呈贡新区的城市魅力和居住感召力。 结语 王昆华,这位边陲云南的院长,坚定果敢推出系列改革措施:重塑绩效评价体系,实效性提升医疗质量;搭建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完善学科体系,重组系统学科,设立科主任培养基金、出国留学基金、创新基金、博士启动基金、研究基金等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不断更新医疗理念,实践大部制、多学科综合诊治、死亡病例全院讨论、快速康复外科、加速康复医学等先进医疗模式;推行以产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催生科技进步特等奖多项;实践智慧医疗,优化医疗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就医体验;提前为基层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基层多维度帮教,建设联盟云,为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做好坚强后盾;科学精准帮扶最贫困的巧家县半菁村,采取医疗扶贫、智力扶贫、产业脱贫及党建扶贫,对当地医疗卫生、群众文化、村容村貌、助教助学、养老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综合帮扶,努力拔除“穷根”,精准脱贫计划追求实效。 在王昆华的带领下,昆医附一院整体实力大幅提升,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医院累计获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部级、省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者77名,医学领军人才15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45名,云岭名医16人。近2年均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近3年来获国家基金90项,连续2年均获国家基金重点项目,连续3次获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去年荣获科技进步奖23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居云南省医疗卫生行业之首,荣获“中国首届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国家“改善服务创新医院”奖、医疗扶贫贡献奖、市长质量奖、国家援外先进集体等。 他在人民大会堂被习总书记亲切接见。他是管理者,也是学者。他是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曾获中国医师奖、睿智创新院长奖、全国优秀院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诸多殊荣。

文章来源:《中华传奇》 网址: http://www.zhcqzz.cn/qikandaodu/2021/0325/1174.html



上一篇:海里埃塔拉克丝缔造永生传奇
下一篇:栝楼济世天花传奇

中华传奇投稿 | 中华传奇编辑部| 中华传奇版面费 | 中华传奇论文发表 | 中华传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传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